23 comments on “重禁四季紅?--課本文字大檢核

  1. 大力推啊!!<br />
    看到這則新聞時心中只冒出一個字「E04(請大家自己用輸入法查一下)」<br />
    <br />
    最令人不滿的是更改國父 孫中山先生的稱號,<br />
    連阿共都不敢這樣做了,<br />
    那些綠的亂七八糟的傢伙玩的還真兇啊!

  2. 現在的教育部對於大學氾濫 學力降低的問題遲遲未解決<br />
    <br />
    但是對於簡單卻又能確實擾民的行為卻一直為之<br />
    <br />
    難道不做這些事情 台灣明天就變更加中國化了嗎<br />
    <br />
    要文化上去中國化 <br />
    <br />
    請學以前的殖民主義 如何抹殺原來的文化<br />
    <br />
    廢棄中文 不許說國語 <br />
    <br />
    當然所謂的閩南話和客家話都因為是中國來的一率嚴禁<br />
    <br />
    然後自創一個全新的文字和語言<br />
    <br />
    不學的不用的 <br />
    <br />
    就說你匪諜脫去槍斃

  3. <br />
    看來某黨選情已經到了極為艱困的程度了。<br />
    <br />
    連這等手段都使了出來….<br />
    <br />
    小豬部長明年應該就可以等著回家吃自己了。

  4. 還真的是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br />
    <br />
    看到這個我就想起不久前我在對岸的某論壇上突然和一些人爭<br />
    <br />
    執起來的景象,會爭執的原因是他們很喜歡在得知某些人是台<br />
    <br />
    灣人之後就在文末或簽名檔打上"回歸祖國"或"必須盡速統一"<br />
    <br />
    等字樣,足見大部分大陸的年輕一輩對於台灣的看法還是存在<br />
    <br />
    於"國土不容切割,台灣必須統一"這樣的觀念上,問他究竟對<br />
    <br />
    台灣獨立本身對大陸的影響是什麼?在政治上,軍事上到底有<br />
    <br />
    什麼"巨大"的損失還是怎麼的?值得一群人這麼片面的干涉台<br />
    <br />
    灣獨立與否?<br />
    <br />
    答案還真是意外的簡單,除了小部份人一直警告我最好不要討<br />
    <br />
    論政治之外,大部分忿忿不平的人都告訴我同一句話:"這是<br />
    <br />
    13萬萬炎黃子孫的共同願望",一字不差…我當下也很佩服老<br />
    <br />
    共能對這麼幅員廣大的土地還有生養眾多的子民做這麼成功的<br />
    <br />
    思想制..。炎黃子孫…我多久沒聽到這名詞了說….<br />
    <br />
    我續問台灣獨立與否在客觀上當然存在許多政治、外交和軍事<br />
    <br />
    的因素,但就主觀上應該取決於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民不是<br />
    <br />
    嗎?回答和剛剛的一模一樣,一部份人繼續告訴我不要公開討<br />
    <br />
    論政治外,剛剛那些人還是各訴我,13萬萬人的共同願望怎容<br />
    <br />
    2千萬人推翻?炎黃子孫有共同的鮮血不可分割。我接著提出了<br />
    <br />
    文化上的同源不一定要在制度上或是政治上隸屬於同一個國家,<br />
    <br />
    並舉英美為例,那些人氣瘋了,要我去大陸各省問問炎黃子孫 <br />
    <br />
    容的了容不了有人想分家….<br />
    <br />
    不過接著就沒有繼續辯論下去了,因為網管已經插手強制刪除<br />
    <br />
    所有討論了…..,有趣的討論就此結束。<br />
    <br />
    標準的自我念力凌駕任何現實的集體催眠啊…,兩岸政府都做<br />
    <br />
    一模一樣的事,實為可笑也…..

  5. <br />
    眾人皆醉吾獨醒,該說是癡愚眾人實為可悲,還是獨醒之人孤獨可悲~唉….<br />
    <br />
    有時太清醒,還真是一種痛苦=.=;

  6. 最讓我不爽的是教育搞這個完全是黑箱作業<br />
    全國的教師會,家長會,校長等等基層人員都不知道<br />
    就突然丟出這堆東西<br />
    讓我覺得太不合理了!<br />
    根本是那些人說了算,真正的專制!

  7. 抓個小錯誤…<br />
    <br />
    中肯的中是[擊中]或[命中]的意思<br />
    <br />
    肯是指骨肉相接的地方<br />
    <br />
    所以中肯本指切中骨肉相接之處,也就是命中要害之類的意<br />
    思…

  8. 那當然是故意的。<br />
    包括陳O台、中肯改成「台肯」都是PTT的創意,我只是拿過來用而已。<br />
    夠台肯嗎~XD<br />
    <br />
    PS:阿共和阿扁的方向還真一致啊…

  9. 外國人名/地名要統一翻譯這沒問題<br />
    戈巴契夫/戈爾巴喬夫 沒聽過的還以為是不同人<br />
    至於年代可用括號注記 也沒啥大問題<br />
    其他東西要改就太誇張了

  10. 「臺」原大學;「臺」央大學;「臺」華大學……不,這「華」字也是萬惡支那豬,該稱「臺灣」大學……嗯,還是「臺臺」大學?<br />
    <br />
    再者,既然「國字」乃萬惡支那豬的文字,我們勇敢的臺灣人是不可以用的。該當全面改為白話字、英文或日文!要不,乾脆火星文好了!臺<br />
    灣國將成為是上帝一個以火星文為官方語文的國家,名垂青史!

  11.   有沒有人發現教育部國語辭典偷偷改了「中國」和「中華民國」二條的內容?現在雖然死無對證,但我印象中原本「中國」的說明有「中<br />
    華民國的簡稱」之類的文字,而「中華民國」原先是從建國、抗戰、內戰,到遷臺交代得清清楚楚,現在卻以「國名。位於亞洲東南部,東臨<br />
    太平洋。幣制為新臺幣(NewTaiwan Dollar)」帶過。

  12. 2010年7月15日 蘋果日報 陳茂雄
    多數獨派人士不只反共,還反中;他們反中華文化,尤其是語言。可是近日老台獨李瑞木發出不同的聲音;所以稱他為「老台獨」是因為在戒嚴時期就從事台獨運動,當時的台獨運動要面對被迫害的危機。解嚴後到民進黨執政這一段期間從事台獨運動者可稱為「新台獨」,雖然沒有被迫害的危險,但會斷絕了政治資源。民進黨執政之後才主張台獨者可稱為「台獨新貴」,不只不會被迫害,還有機會獲得好處。
    李瑞木在網路上傳閱兩篇文章,一篇為「北京話與台灣的中間選民」,另一篇則為「論血統、漢人、華人及漢文化」。李瑞木說,台灣有88%以上的人不願與中國共產黨談統一,而民進黨是積極反共政黨卻只獲得35%至45%的台灣人支持,會有這種結果是因綠營有不少人過度排斥北京話及太講究血統。
    綠營有不少人認為,多數台灣老住民(本省人)混有原住民血統,非漢人,所以不應該與中國統一。李瑞木認為,所謂中國人並非單純的一個民族,而是有很複雜的血統,台灣不必以血統的觀點來區隔中國。事實上一個民族可以形成好幾個國家,一個國家也可包含好幾個民族,國家與血統根本就是兩碼事。
    李瑞木也表示,有些福佬人會敵視說北京話的人,有人更意圖切割中華文化,與一些中性選民格格不入;他認為若是真正切割中華文化、連文字都拋棄,若是用台灣羅馬字取代,立刻有99%的台灣人成為暫時性的文盲。事實上若是過度強調福佬文化,台灣內部就會出現嚴重的衝突。
    數年前筆者應邀赴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演講,雙向溝通時是用福佬話。有位客家籍教授從頭到尾都用英語發言,拒講福佬話;事實上他的福佬話說得很好,他說明講英語的原因是抗議以福佬話為大會語言。筆者一位客家籍的高中同學(後來讀醫學院)加入建國黨,可是參加一次黨員代表大會後立刻退黨,因建國黨以福佬話為會議語言。
    十年前筆者赴美國巡迴演講,有一位聽眾詢問:美國可以用英語為國家語言,台灣若是獨立建國,為何不能用北京話為國家語言?筆者回答:這個主意不錯,只是阻力太大。國民黨來台初期,過度打壓台灣本土文化,尤其是語言;引起部分深綠人士的反撲,所以會抨擊講北京話的台灣老住民。
    李瑞木的說詞相當理性。台灣的福佬人獨崇福佬文化,會引起內部的衝突。多數台灣老住民是反共不反中。獨派人士過度抗拒中華文化,將會在朋友當中製造敵人;若是能包容其他文化,或許有機會化敵為友。日本也繼承了很多中華文化,他們並沒有失去自主性。
    唐宋詩詞若以福佬話朗誦,更為貼切。所以有人認為福佬話保留最多中華古音。例如柳宗元的「江雪」,其內容為:「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簑笠翁,獨釣寒江雪。」若以北京話發音,韻味完全不對;只用福佬話發音,才會有美好的韻味。若真正要拋棄中華文化,那福佬話要不要拋棄?
    「老台獨」李瑞木主張不排除中華文化,反而一些「台獨新貴」堅持反中,這是耐人尋味的事。
    作者為中山大學退休教授、台灣安全促進會會長

  13. 四百年融合 四百年血脈
    2013-05-28 中國時報 戚嘉林(作者為世新大學助理教授)

    頃閱昨日貴報社論,言及「獨派人士多為漢人之後,其祖先能來台墾殖,實受惠於鄭氏和清朝,如今卻醜詆這些中國政權為外來者,於情於理皆站不住腳」,實至理良言。台灣漢原四百年融合、四百年血脈,怎可將漢人政權與荷蘭、西班牙和日本併列為「外來政權」?
    台灣早在一五九○年代,海商林錦吾自福建往販澎湖,互市北港(指台灣全島),民人日往如鶩。一六六一年四月底,鄭成功大軍東征,動員約三百艘船,一次運載官兵兩萬五千人橫渡台灣海峽抵台,是時台灣已有漢人約二萬五千人(土著約七萬人)。
    鄭成功東遷台灣,是內地第一次將政權入駐台灣,開啟台灣進入中國「國家治理」的新時代。在此之前,黃宗羲《賜姓始末》中雖記載崇禎年間(一六二○年代中葉),鄭芝龍「招饑民數萬人,人給銀三兩,三人給牛一頭,用海舶載至台灣,令其苃舍開墾荒土為田。厥田惟上上,秋收所獲,倍於中土。其人以衣食之餘,納租鄭氏」,但未設官治理;至於荷蘭、西班牙的占領,後者僅占據十六年即遭荷蘭人驅離台灣。前者荷蘭人據台三十八年(一六二四─一六六二),惟「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本質上是一家公司,為追求公司的商業利潤,計畫將台灣開發成殖民地的糧倉,故也鼓勵漢人移墾台灣,但公司在台灣主要是從事海商殖民橫徵暴歛的經濟壓榨。
    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年),台灣修入版圖,開啟漢族移民台灣的新時代,閩粵漢族移民蜂擁至台;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年)在台漢人達四十五萬人、乾隆二十一年(一七五六年)為六十六萬人、乾隆四十七年(一七八二年)為九十一萬之眾,每年平均以一萬人移民台灣的速度增加。
    斯時,台灣南路流移日趨日眾、中路鹿場悉為良田、北路流民拓墾日多。整個十九世紀,移民渡台如水之趨下,群流奔注。嘉慶十六年(一八一一年),在台漢族居民高達一九四.五萬之眾,與原來在台的土著形成絕對多數,台灣社會基本上成為一個漢化的社會(今日原住民人口僅約占台灣總人口的一.七%)。
    一九四九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九十一萬外省人隨政府遷居台灣。影響所及,不僅外省本省大量通婚,更有大量外省老兵與台灣原住民通婚,體現大時代的漢原大融合。
    兩岸開放後迄今,更有三十萬大陸配偶或娶或嫁而到台灣。今天,台灣歷經「四百年融合、四百年血脈」,已內化為血脈同源的中國人,是現狀也是現在進行式;民進黨的台獨論述,罔顧社會現實,最終只能自陷於「外來政權」的認同矛盾而無法自拔。

  14. 北京話與臺灣的中間選民
    2010/6/20 李瑞木 (2011/5/30 第一次修訂)

    臺灣有 88% 以上的人並不願與中國共產黨談統一。60-70%的人已自認是臺灣人,很多人也並不支持國民黨。可是為什麼民進黨的得票率只能在 35 – 45% 之間徘徊?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之一是:有不少台灣河洛人對外省人、中國人、中華(漢)文化、或臺灣國語(北京話)的敵視有關。本文先談敵視臺灣國語(與北京話已有相當程度的差異)的問題。
    少數台灣河洛人或民進黨的公職人員過去常常(現在已不常見)口不擇言、喜歡公開羞辱那些不會講或不願講台灣河洛話的人。有少數人甚至公然主張:要強制推行少數臺語專家在象牙塔裡創造出來的語音系統如羅馬拼音化的漢羅臺文(到目前仍沒有统一的版本) 。我曾多年擁有一本臺語白話文聖經,因為看不懂,很少去翻它;因為臺語白話文聖經當初是為不識漢字的臺灣人創造出來的語音系統,教育普及後已不切合實際及社會的須要。再怎麼樣愛臺,絕大數的長老教會的牧師和信徒仍然以查看漢字中文聖經為主,臺語白話文聖經只能當圖騰或供品擺設。臺灣如果真的全面推行這種 仍沒有统一版本的漢羅臺文,除了少數臺語專家外,全臺99.99%的人都將成為暫時的文盲,豈不造成社會大亂?新住民、客家人、原住民聽到這種臺獨的語言政策,心裡怎能不怕?再說新住民、客家人、原住民的語文習慣如不被河洛人尊重與接納,怎能期待他們支持民進黨或臺獨?少數民進黨或臺獨人士為什麽要搬石頭砸自已的脚?
    我在《從閩南話(臺灣河洛話)、北京話(普通話)與古漢語的關係談臺灣的雙語政策》一文中談到:(1)雖然現代臺灣河洛白話有上百個外來語音,但仍保留了幾萬個漢字的古(至少是唐宋年代)漢語語音,去掉這上百個外來的口音或用辭,河洛話基本上仍可通行無礙;去掉幾百個常用的基本漢字漢音,就無法用河洛話自然交談了; 因此,不能因少數幾個外來語而認定河洛話屬海島語系。(2)表面上北京或普通話聽起來好像與臺灣河洛話大不相同;可是兩者都完全按古音韻書(如唐韻廣韻)的反切法發音,語音變化的規律井然有序,古音韻書(如唐韻廣韻)用兩個漢字的音來確定第三字的發音,同一個漢字配合同一組注音漢字,用古漢語來反切,讀出來的音就是古漢語、臺灣河洛話、或閩南話的發音;用北京話來反切,讀出來的音就是北京話或普通話的發音。証明這兩種語言體系有切不斷的母子或DNA關係。這個語音變化的規律,同樣適用於客家、廣東話…的發音。(3)臺灣河洛話(閩南話)與古漢語的同音字,在北京話、客家話、廣東話、四川話、甚至是韓國話 ……也屬同音字(見附件)。
    可見,除原住民語言外,臺語中的臺灣河洛話、臺灣國語(北京話)、臺灣客家話等本來就同屬漢語文體系,六十多年來臺灣國語(北京話)也已成為臺語中最通行的語言之一。臺灣要獨立純屬政治訴求:只要強調民主、自由、人權、制度、及生活方弍(這些也都是廣義臺灣新文化的一部分)的不同即可!實在沒有必要在人種(血統)、狹義文化、或語言上,去敵視或羞辱外省人、中國人、中華(或漢)文化、及臺灣國語(北京話),更不須要強烈主張要廢棄本是臺灣河洛話或臺灣客家話基礎的漢字,或另創或強推一種99.99%的人都不習慣或不懂的新語文系統。當然臺灣人也應容忍並尊重他人有研究、發展、提倡任何新的語文系統的自由與權力。
    1947年臺灣發生了二二八事變,原來只是單純要求改革與自治的事變,被國民黨政權定位為叛亂,加以血腥的屠殺與鎮壓,引發了半世紀以來的臺獨運動。後來蔣介石因國共內戰敗退臺灣,為了消滅臺灣意識,「胡裡胡塗」地誤將臺灣河洛話定位為地方性方言,並「胡作非為」地實行壓制或消滅臺灣河洛話的政策,限制甚至處罰臺灣人說臺灣河洛話。一方面,一個執意要保存並復興中華傳統文化及文字(正體字)的蔣介石政權,為了政治目的或根本就不知道臺灣河洛話就是古漢語,卻用北京語來壓制正統的古漢言;不但沒有消滅臺灣河洛話及臺灣意識,反而引發更高漲的臺灣母語及臺獨運動,最後並導致2000年的政黨輪替。另一方面,一部分臺灣人為了臺獨的政治目的或根本也不瞭解臺灣河洛話就是古漢語,和國民黨一樣「胡裡胡塗」地誤認為臺灣河洛話是有音無字的地方方言或南島語系的語言,而不知道臺灣河洛話的文字就是漢文的正體字,臺灣河洛語就是正統的古漢語;毛澤東動用全中共專制政權的力量都不能將漢字拉丁法,少數臺語專家不知量力,想將臺文羅馬拼音化,強制全民學習或使用尚無统一版本的漢羅新語文,肯定是一條死胡同。
    我在《統獨基本教義派與老兵不死 》一文中提到:臺灣每年增加約一百萬的新選民,如果從2000年算起,已經有將近一千萬的新選民,沒有1980年以前的舊臺灣經驗。但臺獨老將都還在用1980年、1970年、1960年、甚至是1950年代以前的舊臺灣經驗打政治泥巴戰。
    唐朝的程咬金只會三個斧頭大招式,初期征戰無往不利,常將對手打得落荒而逃;後來對手摸清他的三個招式後,只要能挺過他這三招,就能反敗為勝。臺獨老將過去也有三個很利害招式:臺獨、主權、與愛臺。初期這三個招式確曾建立汗馬功勞,把舊國民黨打得落花流水,並促成臺灣第一次政黨輪替。可是時代在變、選民的結構在變,等新的國民黨摸清臺獨老將的三把斧頭大招式後,就再一次促成臺灣第二次政黨輪替。
    Freddy有一次請一群臺獨老將設計一個全新的政治口號,但不准用臺獨、主權、愛臺……等老口號。結果這一群臺獨老將花了幾小時的腦力激盪,硬是想不出新花招,最後只好採用英文字的 Taiwan來交差。這種僵硬的腦筋,只能喊一些中間選民聽不懂的口號自爽;讓我相信:2000年以前幫忙民進黨吸取中間選票的最大功臣之一,是那一批統派基本教義派或反共老兵;而2005年後幫忙國民黨吸取中間選票的最大功臣之一,是那一些敵視中華(漢)文化和臺灣國語(北京話)的臺獨老將。
    *************
    由本附件所列,証明臺灣河洛話(閩南話)與古漢語同音而北京話(普通話)與古漢語不同音;臺灣河洛話(閩南話)與古漢語的同音字,在北京話、客家話、廣東話、四川話、甚至是韓國話…也屬同音字。
    (取材自啟業書局印行的《新修康熙字典》,漢字繁多(49000多個字)不及備載,有興趣的讀者可康熙字典自行查考其他漢字的語音)
    漢字 古漢語反切注音 同音漢字 古漢語與河洛語同音與北京話不同音,但語音變化的原則相同,
    公 (唐韻) 古紅切 工 雞(公) 或 (工)人
    古 (唐韻) 公戶切 鼓 (古)人 或 大(鼓)
    紅 (廣韻) 戶公切 洪 (紅)色 或 (洪)秀全
    侯 (廣韻) 胡古切 後平聲 諸(侯) 或 (後)來
    後 (廣韻) 調古切 吼 (後)來 或 (吼)叫
    五 (唐韻) 疑古切 午 (五)代 或 (午)後
    疑 (唐韻) 語其切 宜 (疑)問 或 (宜)蘭
    素 (集韻) 蘇故切 訴 (素)食 或 (訴)訟
    姑 (廣韻) 古胡切 孤 (姑)嫂 或 (孤)獨
    故 (廣韻) 古暮切 顧 (故)鄉 或 照(顧)
    功 (唐韻) 古紅切 公 武(功) 或 雞(公)
    暮 (廣韻) 莫故切 慕 (暮)色 或 敬(慕)
    吾 (唐韻) 五乎切 梧 (吾)人 或 (梧)桐樹
    蘇 (唐韻) 素姑切 酥 (蘇)州 或 (酥)餅
    復 (唐韻) 房六切 伏 (復)興 或 降(伏)
    思 (唐韻) 息玆切 司 (思)念 或 (司)令台
    怨 (唐韻) 於願切 苑 (怨)恨 或 (宛)里
    徨 (廣韻) 胡光切 皇 (徨)恐 或 (皇)帝
    怪 (唐韻) 古壞切 乖去聲 (怪)人 或 (乖)巧
    姦 (唐韻) 古顏切 奸 通(姦) 或 (奸)詐
    劍 (唐韻) 居欠切 檢去聲 (劍)道 或 (檢)察官
    劉 (唐韻) 力求切 留 (劉)邦 或 (留)名
    性 (唐韻) 息正切 姓 男(性) 或 (姓)名
    甘 (唐韻) 古三切 感平聲 (甘)苦 或 (感)覺

  15. 課綱微調成去台化 郭正亮批民黨太誇張
    中國時報 徐子晴/台北報導 2014年02月11日

    教育部將微調歷史課綱,引發「去台灣化」質疑,綠營質疑此舉「不符主流民意」。前民進黨立委郭正亮昨天直指,民進黨兩岸政策正在轉型、搖擺不定,現對新版歷史課綱的嚴厲批判難有說服力,陷入矛盾,「民進黨若不認同中華民國憲法,那現在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是什麼?」
    教育部微調歷史課綱,引發綠營執政6縣市激烈抗議,揚言將抵制;民進黨中央也批評,此舉是「去台灣化,重回大中國史觀」、「違反現實,不符合主流民意」。
    不過,郭正亮日前在《美麗島電子報》發出諫言,直指2007年扁政府公開標舉「一邊一國」、民進黨通過「正常國家決議文」,推動全面檢核中小學教科書「不當用詞」,「去中國化」的政治意圖遠比目前教育部的歷史課綱微調更加猛烈。郭正亮說,先前扁政府將歷史課本「去中國化」,如今教育部想要在符合憲法原則下進行微調,「民進黨說這是去台灣化,太誇張了!」
    他質疑,若說課綱「去台灣化」,到底是指哪個部分?民進黨的質疑,就是將中華民國和其他外來政權等量齊觀;若中華民國跟台灣有特別關係,與荷西、日本政權有所不同,就牽涉到是否認同中華民國憲法。
    郭正亮指出,小英基金會赴北京進行經貿參訪時,也以「對岸」、「中國大陸」等詞彙取代「中國」;包括前民進黨主席謝長廷、台南市長賴清德、高雄市長陳菊等人和陸方交流時,也稱呼對方為「中國大陸」,而不是舊版歷史課綱所強調的「中國」。
    郭正亮質疑,民進黨對中國政策正在轉型中,過程搖擺不定,現在又主張重返「反殖民史觀」,其中所隱含的「中華民國也是外來政權」、「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的激進反台獨立場,「彷彿忘了民進黨14年來的兩岸轉型作為,明顯自相矛盾!」
    他說,若認為當時的中華民國的是外來政權,「這真的是民進黨的史觀嗎?」他進一步指出,民進黨目前最需要面對的迫切課題,就是提出更符合國際主流和兩岸現實的論述;若民進黨人士以為可以「內外有別」,對內標舉「反殖民、去中國化」、對外凸顯「與中國大陸務實往來」,恐怕太低估兩岸現實的反作用力了。

    • 民進黨陷入台灣史觀與兩岸轉型矛盾
      2014-02-09 美麗島電子報 郭正亮

      1月27日,教育部以「配合今年8月啟動12年國教」為由,通過高中課綱微調案,其中歷史課綱引發「去台灣化」質疑,當天即有台灣教授協會等多個獨派團體到教育部抗議;1月30日,「捍衛台灣文史青年組合」發起抗議連署,兩天即有210名相關系所師生加入。
      原本只是單純的公民抗議運動,但1月29日台南市長賴清德的大動作反制,卻使這個「歷史微調小事件」突然被上綱為「朝野意識形態大對決」。賴市長除了立即下令台南市所屬4所完全中學,拒絕使用新修訂的歷史課綱之外,還痛斥馬英九「製造社會對立,付出的代價將難以計算」。
      由於賴市長是民進黨民調最高的民選市長,他的登高一呼,旋即引發民進黨中央跟進抵制。2月7日,民進黨中常會通過決議,痛斥教育部「違背程序、違背規定、違背事實」,要求執政6縣市(高雄、台南、宜蘭、雲林、嘉義縣、屏東縣)一致行動抵制,並將透過立院黨團要求教育部撤回歷史課綱。
      民進黨新聞稿表示,這次歷史課綱調整「是重回戒嚴時期的大中國史觀,無視客觀事實,爲了『去台灣化』的政治目的來修改課綱」。蘇主席說「絕不容主政者再次強加意識型態在下一代身上,孩子的受教權不該被操弄,民進黨不會讓我們的孩子去讀錯誤史觀下的歷史課本」。賴市長則表示「將台灣的主權及於中國,與實際情況完全不符,新課綱明顯違反現實」。
      綜觀民進黨意見,對新版歷史課綱的批判重點有二:
      一、去台灣化,重回大中國史觀。
      二、違反現實,不符合主流民意。
      新版歷史課綱所涉及的爭議,可分為「用詞修改」和「論述修改」兩類,具體列舉如下:(http://www.my-formosa.com/uploads/article/images/kuo%20form02-1.jpg)
      其中涉及「去台灣化」爭議,誠如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所言,台灣長期存在國民黨帶來台灣的中國史觀,以及台灣本土的反殖民史觀之爭。兩種史觀一再拉扯,演變成統獨和藍綠問題。獨派站在台灣人民立場,把歷來所有外來政權等量齊觀,只區別在台灣更迭「建政」的統治者,包括荷西、鄭氏、清代、日本、中國。問題是,這種台灣史觀必將衍生出「中華民國也是外來政權」、「中華民國佔領台灣」、「台灣法律地位未定」等激進台獨立場。
      相形之下,教育部表示新版歷史課綱的修改,是基於「符合憲法」原則。例如「中國」改為「中國大陸」,是根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的「大陸地區」。中華民國領土包括中國大陸,也是因為中華民國憲法本文至今並未修改,以及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仍有「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用語。
      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吳釗燮反駁說,根據2011年民調,高達85%民眾認為中華民國領土主權除台澎金馬外,並未包含中國大陸,認為教育部說法「不符合主流民意」。吳執行長所言「民意原則」屬實,但教育部的「憲法原則」也同樣為真。畢竟即使是民進黨執政8年期間,並未修改中華民國憲法領土範圍,仍然繼續適用根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所設置的陸委會、海基會等基於「一中憲法」的國家機關,也允許台灣民眾繼續使用「一中各表」內涵明確、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所發行的台胞證。
      更何況,即使是吳執行長所謂「主流民意」,也可來自多種根據。例如馬在2008年以58%選票當選總統,當時也符合「主流民意」。但馬早在民調慘跌之前的2011年就下令,公文書必須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規定,不能稱對岸為「中國」,而應稱「中國大陸」或簡稱「大陸」,這是否符合「主流民意」原則?
      事實上,2007年扁政府公開標舉「一邊一國」、民進黨通過「正常國家決議文」,當時推動全面檢核中小學教科書「不當用詞」,「去中國化」的政治企圖遠比目前教育部的歷史課綱微調更加猛烈。2007年扁政府修改的教科書用詞高達5000個,包括「國劇」改為「中國京劇」、「國字」改為「中國文字」、「古人說」改為「中國古人說」等等。如此全面激烈的用語調整,陳水扁2004年卻只以50.11%選票驚險連任,民意基礎顯然比2008年馬英九58%更加薄弱。但2007年教育部發動全面修改教科書之前,也沒先自問是否符合吳執行長所強調的「主流民意」。
      綜上所述,教育部所秉持的「憲法原則」,即使不符合獨派的「反殖民史觀」,恐怕也不能上綱到「去台灣化」、「強加意識形態」、「大中國史觀」等政治標籤。畢竟即使是民進黨,也在1999年之後逐步走出「正名制憲」的激進台獨路線,轉向適應中華民國憲法的「革新保台」路線。如今因為歷史課綱調整,賴清德市長和蘇貞昌主席突然重返「反殖民史觀」的激進台獨立場,仿佛忘了民進黨14年來的兩岸轉型作為。民進黨內爆發如此明顯的自相矛盾,不禁讓人想引用阿扁市長的名言請教賴市長和蘇主席:有那麼嚴重嗎?
      民進黨對新版歷史課綱的嚴厲批判,之所以難有說服力,主因是和民進黨的兩岸轉型作為並不相符。畢竟隨著台灣民主化、國民黨本土化、以及兩岸關係迅速發展,民進黨爲了因應「中華民國台灣化」和兩岸現實壓力,早已走出早年「反殖民史觀」的激進台獨立場。例如早在1999年,民進黨全代會即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接受「台灣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不再把中華民國視為「外來政權」。
      2011年10月8日,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在高雄造勢晚會,也曾爲了凸顯自己的務實立場,高舉「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主張,強調「中華民國不再是外來政府,是現在的台灣政府,民進黨願將中華民國及國民黨包容在台灣觀念下」,澄清之前蔡提過的「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說法。
      蔡英文敗選後更強調,民進黨爲了邁向執政,必須克服兩岸「最後一哩路」。民進黨也陸續在兩岸轉型上積極有所作為。首先是2012年3月,當時仍代理民進黨主席的高雄市長陳菊,就在高雄市議會備詢時首度改以「中國大陸」(而不是民進黨長期慣用的「中國」)稱呼對岸。
      2013年6月,中國大陸維權律師陳光誠訪台;儘管陳市長是台灣民主運動公認的人權鬥士,但她基於高雄發展兩岸經貿交流的現實考量,並未跟進蘇貞昌主席會見陳光誠;陳市長的兩岸務實作為,果然得到大陸善意回應。2013年8月,陳市長爲了主辦9月亞太城市高峰會,參訪中國大陸五大城市;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專程前往天津宴請陳市長,當場允諾支持「南進南出」的陸客觀光動線,增加大陸各大城市直航高雄航班。
      同樣爲了突破兩岸「最後一哩路」,民進黨前主席謝長廷也在2012年10月啟動兩岸破冰之旅,提出「兩岸憲法各表」作為取代國民黨「兩岸一中各表」、以及取代國共「九二共識」的新方案,也強調兩岸憲法具有特殊關係。2013年6月28-30日,謝長廷再度率8名民進黨立委、3名直轄市議員赴港,與大陸社科院台研所合辦「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創新」研討會,這是台灣綠營首度與大陸具官方性質智庫合辦研討會;雙方達成三項共同結論,第一項就是「兩岸共源同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得到兩岸主流民意的支持。台灣各政黨、政團及民間團體的參與,有助於全面反映台灣民意,穩健推進兩岸關係的發展。兩岸政黨均應認識到,擺脫對立衝突、開展平等協商、推進雙方交流,為兩岸人民及國際社會所樂見」。
      2014年1月15-19日,小英教育基金會赴北京進行經貿參訪;1月20日,蔡英文在歸來記者會上也改以「中國大陸」或「對岸」、不再以「中國」稱呼對方,與2012年以來陳菊和謝長廷的務實調整完全一致,都試圖超越與國際現實脫節的「台灣反殖民史觀」,改以「台灣人民可以同意、國際社會可以接受、中國大陸可以忍受」的三大原則,作為兩岸論述的新標準。
      由於民進黨只是立法院少數,並不可能推翻新版歷史課綱,即使民進黨發動執政6縣市進行抵制,誠如教育部國教署高中職組組長李秀鳳所言:課綱制訂及教科書審訂,都是中央權責;縣市長抵制,不但涉及違法,也將造成當地學生未來參加全國聯考困擾。縣市長即使可以得到文史教育界支持,但一旦教育部開始強行推動新版歷史課綱,縣市長繼續堅持抵制中央,能否得到多數家長學生支持,恐怕也有變數。
      更重要的是,展望2016年重返執政,民進黨最需要面對的迫切課題,就是提出更符合國際主流和兩岸現實的論述,自應站在更寬廣的戰略高度,綜合考慮國內外各種力量的平衡。就此而言,民進黨一旦重返「台灣反殖民史觀」,其中所隱含的「中華民國也是外來政權」、「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等激進台獨立場,正好和2013年習近平上台所標舉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正面碰撞;其中所隱含的把日本與中國等量齊觀的歷史觀點,也必然引起中國大陸的強烈反彈;果真如此,民進黨「逢中必反」的刻板印象必將更加根深蒂固,近幾年來的兩岸轉型努力也將付諸東流。
      近來日本企圖修改歷史教科書,試圖否定南京大屠殺,引發中國大陸不分官民的強烈反彈。中國大陸對中日戰爭歷史尚且如此在乎,對於更攸關國家核心利益的兩岸歷史,豈有可能例外?
      台南市長賴清德是民進黨民調最高的民選首長,也是2016年極有可能的民進黨副總統人選;如今因為反對教育部新版歷史課綱,不惜把自己等同為「台灣反殖民史觀」急先鋒;但對比賴市長的兩岸務實作為,卻形成強烈反差。
      2013年7月18日,賴市長選在華航開闢台南直飛香港航線之際,親自率領大批市府官員和市議員參訪香港,大力推銷台南旅遊觀光、農業及醫療產業等;賴市長表示「若為市政需要,未來不排除訪問中國大陸」,當時他也稱呼對方為「中國大陸」,而不是舊版歷史課綱所強調的「中國」。
      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賴市長如果以為自己可以「內外有別」,對內標舉「反殖民、去中國化」、對外凸顯「與中國大陸務實往來」,恐怕太低估兩岸現實的反作用力了。

  16. 從馬媽媽之死談去中國化
    2014/05/05 武之璋

    馬英九母親去逝,馬家宣布不設治喪委員會、不設靈堂、不收奠儀、不公祭。
    記得馬英九父親去逝,也是只有家祭,馬英九的姊姊用湖南話唸了一篇祭文,場面肅穆、哀戚,不到半小時就結束了,遺體火化、放進骨灰罈,全部花費僅十餘萬元。
    我對馬的施政是有意見的,但是馬家兩次處理喪事的低調、儉樸卻不能不令人佩服。馬家處理喪事的態度顯示了馬家的家風,也突顯了中國文化對喪禮儉約的傳統。反觀綠營的那些政治暴發戶,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身邊佞臣、無賴前呼後擁,招搖過市,購買名車、豪宅毫不避嫌;遇到婚喪喜慶,除了競比豪奢,比人氣、比排場,更離譜的是公開收賄,誠恬不知恥之亟矣!
    最怪的是:這些人卻整天高喊去中國化,其實這些人的表現是中國文化中最惡劣的部份。他們的行為不但證明他們是中國人,而且是十九世紀的中國人。他們根本不配做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人。他們要去中國化,看來只有自殺一途。

回覆給SayNotoIdiotBall 取消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