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螺門徒不敢秀出佛教相關典籍中對優曇花的操作型描述,敝站就秀給大家看:
《法華義疏》:「河西道朗云,此云靈瑞花,又云空起花。天竺有樹而無其花,若輪王出世,此花則現。」
《玄應音義》:「烏曇跋羅花,舊言優曇波羅花,或作優曇婆羅花。此葉似梨,果大如拳,其味甘,無花而結實,亦有花而難值。故經中以喻希有者也。」
《長阿含經》:「拘那含佛坐烏暫婆羅門樹下成最正覺。」(烏暫婆羅門 = 優曇婆羅)
這些描述都很直接:
1. 優曇婆羅為某種樹木。
2. 優曇婆羅有〔肉眼輕易可見的〕葉子和果實,果實可食用。
3. 優曇婆羅比拘那含佛坐著時高。
這神奇了,螺妖的超常松果體看到的是花還是樹?號稱「佛法」的法螺功是分不清樹和花是什麼?
依據法螺功各張照片我們可以整合出如下結論:
1. 照片中長長的部份是樹幹。
2. 葉子和果實是給松果體看的,可能被發現者自行摘除與食用。
3. 拘那含佛長得非常小。
第三點讀來令人豁然開朗,李蓋天說:「人看不見佛了就說佛沒有身體,他的身體是由原子構成的,你當然就看不見他的身體,你說他沒身體也就對了。」這句話就通了,顯然李蓋天指的是幾顆原子堆起佛的身體,所以肉眼看不到是正常的,而這麼小的身體,當然就可以坐在優曇婆羅樹下成最正覺。
此外我們在這邊也見識到佛法無邊,拘那含佛舉行過一次說法集會,有三萬弟子參加,顯然這幾位弟子不但松果體特別發達,或者當時有超強顯微鏡技術,而且就像古書所說,可以聽蟻語,或者拘那含佛的「獅吼功」已臻化境,這有待研究。(沉思...)
非佛經中關於優曇婆羅部份:
《廣志》:「狀似枇杷,不花而實。」
《滇志》:幹如木樨,葉似枇杷,春開花如蓮十二瓣,一開即斂。
枇杷?果實?葉?春開?如蓮十二瓣?幹?
跟螺妖圖中那些不像枇杷、沒有果實木幹、到現在秋冬還在開花、不像蓮也沒有十二瓣的是同樣的東西?
當然我們可以預想螺妖各種藉口否定這兩段(雖然沒差),我就用這段關於「雲南八大名花」描述的部份先行回應:
「…….山玉蘭,常綠大喬木,夏日開花,因其花『青白無俗艷』,被尊為『佛家花』,又因其夜開晝合的習性,似曇而非曇--曇花偶見即逝,猶如過眼雲煙,僅此『一現』,而山玉蘭則開合數日,經久不凋,蓋如曇而優於曇,美之曰『優曇花』也。」
法螺功門徒倒果為因、典故亂用、斷章取義的醜態昭然若揭,較之無知自爽的韓國寺廟和尚,更為白爛不下恆河沙倍數。
老實說用「吃屎吧!」實在不足以表達小弟我對這種腦殘胡說胡搞的反智行為的憤怒,只好請包大人替小弟秉公處理:
11/13 補充:
感謝 潔音 網友提供:
http://blog.xuite.net/heavenchou/blog/14356894
佛教網友就優曇婆羅之樣貌,所引述資料尚有:
《雜阿含經》卷26:「有五種大樹。其種至微。而樹生長巨大。而能映障眾雜小樹。蔭翳萎悴。不得生長。何等五。謂揵遮耶樹、迦捭多羅樹、阿濕波他樹、優曇鉢羅樹、尼拘留他樹。」
亦即,優曇婆羅不但是樹,還很〔巨〕大。
此外尚有「中華佛教百科」及「佛光大辭典」等資料,所以等於也有當今佛教的權威可以訴諸。
網址中的文章也提到利用這堆草蛉卵照片造神的還不只法螺功,看來這世上很多人的「超常腦殘唬爛層次」不是我們這些凡人能想像的。
這篇怎麼沒人回?XD<br />
<br />
法螺看到佛經就跑了…
<br />
法螺怎麼敢回這篇?<br />
<br />
除非放大絕:佛經是錯的,李蓋天是唯一真理!
如果我的松果體沒看錯的話<br />
這些人(包括李蓋天)<br />
已經嚇得回家洗褲子去了~<br />
原因自己猜
果真是螺"妖" ….佛經一出來全跑掉了XD
從頭到尾我都搞不清楚一件事。<br />
死命抱著草蛉卵宣稱是螺花,到底對李大師的螺子螺孫有什麼好處?<br />
用來宣稱阿共明日會倒台?<br />
因為三退成功所以出現神蹟?<br />
還是只是單純的幫明慧網衝偽見證的數量?
他們應該是為了死巴著李蓋天這句2004 年紐約唬爛:<br />
<br />
「釋迦牟尼在當年傳法的時候,他的弟子問他說,師尊,能不能不脫離世緣修成<br />
如來?也就是說,能不能在世間不脫離常人的生活環境、社會環境而修成神、修<br />
成佛?釋迦牟尼想了想說,那得等轉輪聖王下世的時候才行。」(眾螺妖鼓掌)<br />
<br />
而因為佛經提到優曇花開與轉輪聖王降世有關,所以自然是水淹過頭稻草亂抓
給法螺的優曇婆羅花生產法<br />
<br />
要當轉輪聖王很簡單:找個和尚,捐7個銅板,然後去死<br />
<br />
死後即轉生,然後再來人間,優曇婆羅就有花了<br />
<br />
說這麼多還不快去把真貨拿出來?給yoyo一天時間很足夠了吧?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227/5/215se.html
= = 又出現了
樓上好棒,本來還想來貼這個,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