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五月底,有一則看似十分令人振奮的新聞,出現在電視台的新聞之中….
『加水就可以? 新能源將取代石油』
新聞的稿件是這樣寫的: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528/8/104×9.html)
石油越來越貴,如果汽車加水就能跑,是不是天方夜譚?TVBS獨家為您報導,在台灣,有人發明了冷融合的技術,號稱只要用水就可以產生HO燃料,可以取代石油及瓦斯用來發電,如果這個技術能夠轉移到汽車引擎上,未來只要5瓶礦泉水就可以北高來回一趟。
TVBS 記者宋東彬:「這是一杯平淡無奇的水,我們每天都喝著它,但現在有科學家把我手上這杯水,取代石油,變成新能源。」 把水倒入這個反應爐裡面,當水接觸到反應棒之後,就會產生激烈的融合反應。發明人金傑瑞:「現在已經開始融合了,那這種融合產生的氣體,是立即可燃的,我 們現在點火給你看一下。」
真的沒看錯,熊熊火焰不斷冒出,這鍋水居然能不耗用外在能源及電力,直接產出這種氣體燃料,發明人說,這是全球首創的重大突破。
金傑瑞:「水分子跟氫同時出現,在反應之後的能源上,這種溫度可以達到1300度,而且它可以取代瓦斯、取代石油。」
解說的人就是發明者金傑瑞,他不願在鏡頭前曝光,他興奮的告訴我們,車子以後不必加油了,只要裝上反應爐,加水之後就可以上路奔馳,去便利商店花100元買個5瓶礦泉水,就可以台北高雄來回一趟,實在令人無法想像!
這項技術是他在多年前,一次實驗爆炸後意外發現,現在已經申請到專利權,可惜外國人比台灣人有興趣。 金傑瑞:「聯合國,包含美國、瑞典、瑞士、日本,很多包含官方、非官方,包含到大型的車廠,都快速的趕到台灣,來談合作的事情。」
這項發明國內學界抱持懷疑態度,認為不可能有所謂冷融合的化學反應;不過,倘若這項發明真的屬實,未來只要能走出實驗室量產化,或許人類就真的找到了替代石油的新能源!
在油價只漲不跌的時代,這種東西無疑是苦海中的明燈、能源科技的聖杯,甚至連我家的親戚當面跟我說:若你作得出來,那你就發財了!
基於本人也是從事產氫研究的相關份子,當然得好好檢視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了….
由於該網頁新聞連結內只有一張靜態的照片,而光從文字敘述來看,顯然設備的開發者一點都不瞭解什麼叫核融合。
核融合顧名思義,是由兩個原子(而且必須是小質量的原子)在某種條件下合而為一,並且釋放出一個中子,一般而言,由於要使兩個原子打破之間的斥力而融合,需要極為巨大的壓力或溫度,而且必須要能長時間維持這種環境,核融合才有作為可控制能源的價值(否則只能拿去當氫彈,把敵人轟成灰燼….)
所以核融合之所以一直沒有實現商業化的應用,原因便出在這裡。
重點是:無論是在什麼環境下達成的核融合,反應的過程中必定要合成比原來更重的原子(例如傳統的作法是使用氘跟氚,反應中必定得生成氦),且要有中子的釋放。
假使這個裝置真的會釋放出中子,那麼從圖片中『根本不存在』的防護措施來看….相關人員真的是可以列為保險公司的拒絕往來戶了~XD
若這玩意不是冷融合,那又會是什麼?
從新聞稿中發現,發明者不斷的強調這會產生氫氣,故合理的推論,這反應器的目的應當是將水分解,使之生成氫氣。
由於網頁新聞中看不到該反應器實際運作的狀況,本人經過一番搜索,總算從YouTube上找到幾段同機型的測試影片:
(http://tw.youtube.com/watch?v=rVmg-XWmlcg)
該段影片中只見大量氣體源源不絕地從水中冒出來,看起來煞是驚人,但是其中有幾個問題:
假如反應器內添加的是光觸媒,用光觸媒進行水分解之所以困難,是因為過去的觸媒需要照射特定波長的光線, 去激發觸媒價帶的電子跳躍至導電帶,再利用「沒來得及掉回價帶」的電子去還原水。
但是電子跟價帶留下的電洞結合的速率非常快,一般觸媒若只用純水,根本沒辦法反應。
這部份目前研究者都是設法「改造」觸媒的能帶結構,減緩電子與電洞結合的速度,但是適當波長的光線,依然是不可或缺。
照這新聞描述的狀況,若真有啥觸媒可以一碰到水就把水分解成氫跟氧,實在太過匪夷所思…. 據稱『鉈』這個金屬所製成的觸媒可以辦到「接觸水就分解出氫」這等豐功偉業,但一來鉈具有高毒性,且本身為致癌物質,從影片中那些人員身上等於沒有的防護措施….如果真的是鉈, 那他們也太無畏(無謂?)了吧….
若這東西也不是光觸媒反應器,那麼影片四十二秒時所出現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若以前化學課沒打瞌睡的人,可能覺得底下那些銀白色的東西有些眼熟。
對照變成白色的水,本人在此推論,那些玩意其實只是鎂錠,也就是金屬鎂!
為什麼本人推論那是鎂?
第一,鎂會跟水反應,並產生出氫氣。
第二,鎂的密度大於水,所以不會如同也會反應出氫氣的鋰、鈉、鉀,會產生在水面上亂竄的狀況。
第三,鎂跟水反應後會生成氫氧化鎂,而這玩意是白色的!
若不是這玩意化工廠一百克要賣八百新台幣,本人有把握如法炮製一個一模一樣的反應器!
順道一提的是,本人已經找到了這個研究室的網址:
(http://www.new21asia.com/se.asp?nowmenuid=500001,不直接連結的理由後面會說)
這個亞洲科學研究室究竟是什麼玩意?
節錄一段他們的自我介紹:
『亞 洲科技集團ASIA HYPER TECH GROUP』為一個全球性的企業組織,在全球主要工業國,投資設有專業性的科技公司,其中包含各種極為先進的科技產業,不同於一般企業『亞洲科技集團』 之營運宗旨,著重於環保以及能源方面的開發,同時以一個『次世代』的領先形態,主導『未來科技』的發展方向,『亞洲科技集團』將是人類邁向一個新的『新世 代科技領域』的領導者 !
『亞洲科學實驗室ASIA Duality Lab』隸屬『亞洲科技集團』並且提供集團主導的『先進科技』項目研發作業 !
先不提其中充滿某種古怪的氣氛,一個全球性的企業組織,拜請google之後,居然完全搜不到?
再來讓我們看看這個所謂主導先進科技研發的研究室,到底該怎麼聯絡?
亞洲科技集團總管理處
芠萊辦公室 聯絡方式……E-mail : jerryjing88@gmail.com
香港辦公室 聯絡方式……E-mail : jerryjing88@hotmail.com
中國辦公室 聯絡方式……E-mail : jerryjing88@163.com
台灣辦公室 聯絡方式……E-mail : jerryjing88@yahoo.com.tw
這些電子信箱很明顯,幾乎都是免費的免洗信箱,而且所有者看起來便是新聞稿中不願露面的金傑瑞。
綜合整個網頁,與新聞中金傑瑞那種誇張、誇大的宣傳手法,讓本人不得不質疑,這不只是一個巫毒科學,這是一個詐欺!
我其實很希望有單位願意花個三五千元,去化學材料行買罐鎂錠跟夠堅固的玻璃容器後,實際試驗一次….
本網誌本著『最佳擋人財路首獎』的宗旨,奉勸任何想投資這玩意的人,
三思!
很難得看到先進們在此熱烈討論<br />
如果只是以100萬成立公司並提供閒置廠房這只是試驗性的投資吧<br />
我的問題還是<br />
1.如果不賣觸媒只賣HO,是如瓦斯桶般送到各工廠發電設備?還是建發電廠送電?<br />
2.以HO燃料目前看起來沒加壓能儲存多少?加壓或液化的成本及安全性不知如何?<br />
<br />
早在10多年前便看過展示水燃料爐,如果真有此技術為何不見發展或產品了?
若他們只賣壓縮過的氫氣,那麼成本上的確會是一個不小的問題….<br />
<br />
因為一罐實驗室常用的壓縮氫氣(容量七十升左右),也才賣1500上下而已。<br />
<br />
除非他們的氫氣來源真的是直接分解水,否則不太可能比從天然氣脫氫來<br />
的低成本。
版主:<br />
<br />
因為有人認為有大公司背書<br />
不會有問題 我便舉一個例子<br />
<br />
順便說明台灣的媒體真實面貌如何<br />
tvbs整天叫一副第四權的樣子 <br />
結果財團一抗議就縮了
1)有大公司投資並不代表沒有問題,他們常常只是本著花小錢賭個大樂透的心理而已,正如<br />
NASA的例子一樣。<br />
2)何況以目前資料來看,最有可能只是個別董事的個人投資行為而已。<br />
3)我倒覺得直接買電/HO 確實是也OK。只要價錢談好,合約條件訂好(ex.斷電造成的損失如<br />
何處理)的話,沒甚麼不可。<br />
4)當然上面第3點是在他不會帶著錢落跑的前題之下才有用。(我個人是完全不信這個產品,<br />
所以我打賭最後一定有人因此欠一屁股債,問題誰是倒楣鬼而已)<br />
<br />
ps.按定義觸媒就是不會被反應掉,如果是消耗品又怎叫觸媒?
沒錯,會被反應掉的東西,在化學的定義上只是一種反應物,<br />
<br />
那怕他能夠如何突飛猛進的增加反應速率,都不能稱之為觸媒….<br />
<br />
<br />
當然新聞中宣稱是『反應棒』,這倒是沒什麼問題的說法,<br />
<br />
只是這種反應棒的回收成本….我真的很懷疑啊~XD<br />
<br />
(不過電話中對方宣稱這是觸媒的話,那很明顯地….他們裡面有人搞不<br />
清楚狀況=.=;)
吸金 掏空<br />
<br />
老鼠會 直銷<br />
<br />
金光黨 刮刮樂(阿寶還相信)<br />
<br />
詐騙不停 被騙不段
啊~~~<br />
他們公司的網站真是經典啊,大家務必要去參觀:<br />
http://www.new21asia.com/index.htm<br />
<br />
之前說他們這間"全球性的企業"的英文網頁居然都是空空的,今天逛發現有更新了!<br />
除了排版怪怪的(怎麼連文章都是圖片檔)之外,最重要的是,它的英文文法程度根本就是翻<br />
譯機翻出來的吧。 老外看的懂才有鬼~~~ lol…
他的網頁有寫<br />
「WHK觸媒」+ H2O 可反應出「WHY」,而「WHK」反應週期48小時:<br />
http://www.new21asia.com/labreport.htm<br />
<br />
顯然是錯用了"觸媒"這個詞,當然更別說「物理上的融合連鎖反應」:<br />
http://www.new21asia.com/introdu.htm<br />
<br />
我怎麼看都覺得只像是一個中學生的"化學"實驗…<br />
<br />
PS. 有哪位大大看的出WHK, WHY是甚麼來著??
今天下午我跟我爸去亞洲能源科技的工廠談代理<br />
接待人拿資料的時候會議室出來一個外國人問洗手間<br />
我跟著他後面去上洗手間<br />
趁機跟他聊天他說是來簽泰國代理權的<br />
也提到泰國能源相關單位以認可這項技術的實用性<br />
確實讓我蠻意外的<br />
<br />
負責接待我爸的經理態度上很禮貌但是立場卻很強硬<br />
我爸對產品的懷疑都被他一一反駁<br />
甚至說如果對產品不放心可以請回沒人願意浪費彼此時間<br />
我準備一堆關於氫的原理想測試一下他對產品的熟悉度<br />
他帶我們到產品前直接解說<br />
詳細解答構造原理好像產品就是他做的一樣…..<br />
對於我爸問的一些問題好像太過簡單<br />
他反問我爸對於氫的能源的概念<br />
我跟我爸去之前都先做過功課還是無法招架<br />
反而幫我跟我爸上課一樣帶我們到引擎前針對氫氣車的幾種型態一一介紹<br />
還提出對氫跟風力及太陽能的比較<br />
不厭其煩的成述並告知如何去選擇<br />
並告訴我爸企業用戶的逐利<br />
自然會選擇什麼才是有利的<br />
<br />
我爸切入主題談代理權利與義務<br />
我們講了快三小時針對客戶的利基與經銷商互利計算<br />
我跟我爸都很心動想把區域與權利金談定也跟負責人魯很久<br />
負責人就是沒答應<br />
反而很誠懇的說如果想代理<br />
請我們回去把未來的執行計劃書準備好<br />
還必需準備公司資料與曾經業務經驗以書面方式說服他<br />
通過審查覺得我們適合的話會通知我爸來簽合作案<br />
再請我爸帶律師過來詳談合約細節與見證<br />
<br />
經過解說我爸信了85% <br />
最後15%就是不爽為何還沒代理就要提未來營運計畫給他們<br />
不爽歸不爽我爸因該還是會跟亞洲能源簽約<br />
現在已經請公司會計寫計畫書看看是不是可以拿到代理權<br />
總之我也不會制止我爸了因為我自己也動搖了
….就我看來,扣除那些莫名其妙的重量比例,WHK氧化會形成WHY,而<br />
WHY又說是一種很普遍的化工原料,可以想見這個氧化物一定是很普通的<br />
玩意。<br />
<br />
若稍微考慮那個莫名其妙的重量比例,某玩意被氧化之後重量居然可以暴<br />
增到原本的三倍,那等於是這玩意本身的分子量,也高不到什麼程度….<br />
<br />
根據在下一番計算,假如這邊提供的重量比例正確,若WHY是WHK+1個氧的<br />
氧化態,那WHK的分子量將只有8,就算是最誇張的狀況:WHK+6個氧,那<br />
麼WHK分子量也只有48….<br />
<br />
對應的關係大致是:<br />
<br />
結合n個氧,該物質的分子量約為8n<br />
<br />
若WHK是純元素,這表示他應該是元素週期表內排在鈦前面的東西,但是<br />
在鈦前面的東西,卻又不可能有辦法一次跟六個氧結合….<br />
<br />
(這邊說的是一個WHK必須『獨自』跟六個氧形成鍵結,且這六個氧不能<br />
再跟別的東西鍵結)<br />
<br />
這種結構說真的,我沒看過,而且按照元素週期表內的各種成分與氧化<br />
態,根本沒有同時符合『能與水反應』且『本身分子量是其氧化物氧原子<br />
結合數八倍』這些條件的東西….<br />
<br />
我真的很好奇,這個研究室到底有沒有人具有大學以上的化學相關學歷?
根據他們網頁上提供出來的『反應式』,我倒是更加懷疑這群人的化學水<br />
平….<br />
<br />
這家公司可以不需要先約時間就可以看反應器實品的嗎?<br />
<br />
(頗想在七月中旬找個時間去看個究竟)<br />
<br />
依據我『現有』的資訊,這東西越看越有問題….
要分子量不高, 又是金屬( 示範中有明顯金屬光澤 ),<br />
還不就是週期表左上數下去那幾個.<br />
<br />
按它的自己說的「反應式」, 2公斤H2O 成變111.11克 H2<br />
也就是mole數比是 2H2O — H2, 還少了2個H.<br />
所以WHY 一定是氫氣化物, 不是純氧化物.<br />
<br />
以Mg的反應來算, 重量比算還算接近:<br />
Mg(s) + 2H2O(g) → Mg(OH)2(aq) + H2(g)<br />
( 用Ca 來算不是, 分子量還是太大了 )<br />
<br />
但最符合的是Al, 算出來重量比幾乎一樣:<br />
2Al(s) + 6H20(aq) → 2Al(OH)3(s) + 3H2(g) <br />
不過大家都知道, Al有氧化層, 不能這樣直接反應,<br />
應該是有偷偷放一些NaOH 才可能.<br />
( Al + NaOH的成本應該比鎂低不少吧 )<br />
<br />
比對一下其他人的化學反應影片:<br />
http://tw.youtube.com/profile_videos?user=MrWScience<br />
我想這個可能性最大.
版主回覆:(07/01/2008 04:51:42 PM)
鋁鎵合金確實可以做到持續反應。
To 愛車是藍寶,<br />
<br />
可能是我太機車了吧, 還是要勸幾句.<br />
<br />
他們已經把「反應式」寫出來, 不管真正的反應物是甚麼, <br />
這是要消耗反應物的"化學"反應已經是毫無疑問的了. <br />
但它卻號稱是「觸媒」, 和"物理上"的「融合連鎖反應」.<br />
這完全跟事實不符. 會寫出這種連物理、化學都搞不清的傢伙,<br />
只有兩種可能:<br />
1)他們的理化程度確實低成這樣, 傻傻分不清.<br />
2)故意誤導大眾, 以更炫的名詞來吸引人.<br />
不管是哪種情況, 我的標準都是直接給他們打零分.<br />
<br />
至於你們的面談經過, 很像是典型的心理策略:<br />
1)擺高姿態<br />
2)先發制人<br />
你仔細想想看, 他只是以一堆已事先準備好的答案來唬住你,<br />
重點是: "你原本要打算問的, 他們有實質回答到嗎?"<br />
( 還是說他們只是拿很多資料來帶你遊花園而已? )<br />
<br />
你說的那位泰國簽約者, 我想不是沒有可能.<br />
不過抱歉, 這還是難免讓我聯想到最近的日劇《詐欺獵人》.<br />
劇中, 山下智久常常變裝, 一人分飾N角,<br />
用分身一答一唱來取得被害人信任.<br />
(嗯, 編劇不合理的地方是:<br />
明明就長得一副明星臉, 就算怎麼變裝也不可能不認得吧…<br />
不過85%不滿的是, 第一女主角堀北真希怎麼只是大配角啊 >_<~~ )
謝謝大家的意見<br />
對方要我爸簽約前先至現場看HO供電系統的耐力測試<br />
可以帶律師及公司專業人士到場<br />
我爸說會請北科大化學系教授跟電機系助教一起去做測試<br />
對kaworuweb提出一人分飾多角我確定不是這樣畢竟我在現場<br />
不過也要謝謝大家的好意<br />
我是很看好這產業也願意做先鋒但也不是冤大頭唷
版主回覆:(07/05/2008 04:28:06 PM)
如果是鋁鎵合金的話…
還有個很重大的問題在於成本
要知道不管怎麼賣,用過的「反應物」(氫氧化鋁+鎵)要還原也是需要能量的,所以還是要問問這還原所需的能量成本和所需設備。(不然一直買入鋁鎵合金也頗貴,而且死命把重金屬廢水排出去,會被環保署抓唷)
版主這問題我有問過<br />
對方是說這些用過的反應物都必須回收<br />
每一區都會派人去回收這些沉澱剩餘物質<br />
所以沒有環保問題<br />
目前已有幾家工廠企業跟他們簽約使用<br />
大家等幾個月就知道真假
實用性吧 購物台菜刀很好用<br />
回家又是一回是<br />
省電器工廠都會裝<br />
效用跟宣稱少很多<br />
<br />
等吧 當年我也吃過保力胺 <br />
總有人要犧牲的
說實在我不相信這家公司是用鋁鎵合金那麼高級 ( 鎵多貴啊~ )。<br />
<br />
但不管他的所謂「觸媒」是甚麼,只有兩個可能:<br />
1)買入原料A(「觸媒」),生成的廢棄物B 不還原,直接賣掉.<br />
( 按他公司內文有點像是這樣暗示 )<br />
2)Recycle廢棄物B,還原成原料A(「觸媒」),循環再用。<br />
我不曉得有哪種材料目前的成本可以滿足(1)的情況,但這是一個簡單供需問題.<br />
當你一直買入A且賣出B的話,A、B的價差會變大, 成本越來越高.<br />
到最後會大到你還是得回收B,來還原成A。<br />
<br />
還原當然得耗能量 (電),而且耗能一定比當初正反應時放出的能量多。<br />
所以結論是,不管怎樣,它都不可能如它所號稱的比台電便宜。<br />
( 除非它是永動機, 不過我想他們絕對不敢這樣講 )<br />
<br />
PS. 鋁鎵合金那個我記得NGC還是Discovery有報導過,<br />
事實上就算它work, 也不能解決人類的能源問題。<br />
如版大說它最後還是要用能量把廢料Recycle.<br />
等於只是把在汽車上燃燒汽油,換成在發電廠燒而已。<br />
( 當然也沒那麼糟啦,發電廠還有其他比較乾淨的來源如太陽能…<br />
但事實就是目前人類的電力大部份還是來自化石燃料。)<br />
<br />
我記得他的宣稱是若汽車大規模採用的話,總成本會比汽油便宜且環保…
其實我覺得, 不妨從科學以外的角度看這件事情, <br />
因為只要他們不置可否, 我們在這邊猜個老半天都是沒用的.<br />
<br />
扣除了在63樓說的誤導成份外(至少已觸犯了不實廣告條例吧?)<br />
現在情形就是你沒法完全確定說這一定是個騙局<br />
(就算它真的只是個普通化學反應 )<br />
<br />
我只能建議, 用做生意/投資的常識來作防範.<br />
絕不能貪心. 若發覺不妥務必要有所警覺。<br />
<br />
舉一些常見的科技詐騙的情況:<br />
<br />
這公司宣稱正在申請這項新發明的專利, 如果它是詐欺集團, 那就可從中分辨:<br />
因為申請專利就等同公開資訊,那麼到時這科技是龍是蟲就都會攤在陽光下。<br />
如果它是詐騙的話當然不敢這樣做,所以可能的情況是:<br />
1) 永遠都在說正在申請各國專利中,但永遠都未通過。<br />
2) 申請到的專利都是無關痛癢的技術部份,該專利只是用來唬人的,沒任何實質意義。<br />
( 尤其是若是不用實質審查的新型專利就更要小心 )<br />
如果長期觀察後發現一直只有1 & 2 的現象,你就得當心了。<br />
<br />
回64樓:<br />
有各方專業人士幫助很好 ( 尤其是律師 ), 談生意就是要慎重應對.<br />
<br />
至於那位泰國朋友, 以他們公司已經上了新聞的程度,有其他人來洽商是很合理的。<br />
不過會讓我覺得奇怪的地方,當然是他說「已有xx機關認可」這樣的話。<br />
我當然不會認為他是經理扮的 ( 他又不是山下智久 ) ,<br />
但這不是很像金光黨一搭一唱的基本招式?<br />
<br />
ps. 該公司說2001年有申請到一個專利, 但網頁找不到是甚麼, 有人知道嗎?
在鏡站看到同一篇 有個連結<br />
<br />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8071104818 <br />
kaworuweb答的最好可惜發問者沒眼睛選<br />
基本上沒石油 大家就等著退化吧 <br />
替代什麼的 猶如杯水車薪呀
這裡回應被蘇花高淹沒了<br />
<br />
該推了<br />
<br />
不知道 愛車是藍寶父親 投資的怎樣??
真的~<br />
<br />
話說剛從4天的法輪功大專營回來(被逼迫阿~)<br />
<br />
想回頭看看水結晶~腳印~活體摘除器官~一堆早該被踢暴的東西……<br />
<br />
順便也看看這個不知道結局的故事<br />
<br />
結局到底是?
版主回覆:(07/05/2008 04:32:43 PM)
被荼毒四天,辛苦你的大腦了~XD
也不錯呀 法輪自轉大法 早就被 吳長新踢爆<br />
是性命圭旨全書出來的 還說是自創<br />
有改一點啦<br />
<br />
練功對身體好 聽話對心靈傷
版主回覆:(08/06/2008 12:43:52 PM)
傳說中的複製貼上神功?
不過這訴訟好像是吳長新輸了…
還有一家公司也建議各位去查查,跟這家亞洲能源很像,也是搞個研發室,弄一些東東唬唬<br />
人,那就是:歐亞研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我看了各位先進的feedback,才知這叫作"巫毒科<br />
學".它們也有網站(http://www.orra.com.tw),但網站寫的很含糊,有興趣的可以前往<br />
台中去看看這些"魔術",以專業去拆他們的台吧~好讓不要再有冤枉的人入網了
To 樓上:<br />
網頁看不出有甚麼特別"魔術"之處,還是一定要到台中才看的到"魔術表演"?<br />
<br />
To 樓上的樓上的樓上… :<br />
故事的主人翁可能會消失的無聲無息( 落跑了? ),但故事本身會一直流傳下去…<br />
( 感覺好像在說童話故事 = =? )<br />
<br />
不信看看下面其他新聞吧:<br />
<br />
1) 幾乎跟這新聞同一時間,日本也有一家Genepax公司宣稱開發了只加水就產生能源<br />
的車,除了科技名詞用的比較Hi-tech一點以外,根本就是金先生的孿生兄弟:<br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b9urNUFzAM<br />
http://www.genepax.co.jp/en/faq/<br />
<br />
2) 7/24-27在台北世貿的國際綠色產業展上,也有一間公司打破了物理定律:<br />
http://www.epochtimes.com.au/b5/8/7/25/n2203977p.htm<br />
<br />
因為太勁爆了,不禁要引述一下他的內容:<br />
"…發明者鍾國政先生在他的論壇演講中說:「請專家學者們不要用甚麼『能量<br />
不滅定律』來質疑,也不用到書本上去找理論,我這些產品的理論是所有的書都<br />
找不到的。」… 台灣「科技之父」李國鼎先生曾召見他們,並告訴他們:「你<br />
們這套東西要等到石油價格每桶突破100美元後,才可以推出。現在這個時機人們<br />
不會重視。」鍾博士對李國鼎先生的高瞻遠矚深表佩服。…"<br />
<br />
看一下他當時都跟哪些"大咖"排在一起演講:<br />
http://www.ednews.com.tw/ACT/2008green/<br />
這裡有論壇其中一天鍾國政的講稿,可惜講題不是那個東西:<br />
http://www.nttiep.org.tw/activity/activity.asp?activityid=2008072401<br />
<br />
看完不禁要發出怒吼:<br />
為什麼滿街都是free energy,但油價還是一直升,吼~吼~~吼~)))))))))))))<br />
( 好吧,其實你家的車早就是永動機,加汽油只是黑金企業在騙你的錢而已,不信回家<br />
加水到油箱試試就知道了… 呃… 壞了不負責 XD )
讓我想到了這個事件<br />
http://www.oursci.org/ency/pseudo/069.htm<br />
<br />
連哈爾濱大學都背書,地方政府也投資<br />
最後還是騙局一場
我對愛車是藍寶很好奇 人家可是花錢了的<br />
<br />
希望他回來分享 也很羨幕他開的車<br />
<br />
法輪功那各喔是告著作權啦<br />
誰叫吳長新不寫 法輪功的謬誤<br />
日本就有腦內革命的謬誤
我回來了<br />
<br />
最近暑假出國去玩一個月,<br />
<br />
我爸公司股東不同意作經銷商,應為跟公司屬性不合<br />
<br />
公司未來要先安裝HO燃料機來燒鍋爐,<br />
<br />
聽說他們公司設備不用花錢買,<br />
<br />
簽一台來使用,以流量計費,<br />
<br />
這樣不用去懷疑他們公司的真假,<br />
<br />
至少沒有一家公司願意作賠錢生意,<br />
<br />
如果不能使用的話他們公司還要虧錢,<br />
<br />
不過大家謹記一點,<br />
<br />
千萬不要說他是假的不然會吃官司,<br />
<br />
畢竟他們是合法登記公司<br />
<br />
畢竟沒有人出現受騙,用科學懷疑是可行,<br />
<br />
但商業行為上,<br />
<br />
任何不能成為證據的指控就是毀謗與影響商譽要謹慎言之。
版主回覆:(08/06/2008 12:43:17 PM)
那要提醒的是
如果對方一段時間之後開始鼓吹你公司買機具,可要好好「考慮」一番…
前兩天還看到投資美國的能源公司的私募基金<br />
該公司營業的項目是「磁能永動機」研發…<br />
<br />
<br />
想到什麼了嗎~:)
版主回覆:(09/02/2008 11:52:59 AM)
永動陳嗎?
磁能永動機= =?<br />
<br />
果然是缺能源(錢)的時代阿….
另外有家興櫃公司友荃科技製造的產品好像很類似,都是氫氧節能設備。<br />
http://www.oxy-hydrogen.com/index.asp?lang=1
版主回覆:(09/06/2008 03:33:38 AM)
有錢科技???
亞洲能源科技3/5再戰江湖<br />
http://news.chinatimes.com/CMoney/News/News-Print/0,4733,11050703×122009022300534,00.html<br />
<br />
> 亞洲能源科技公司3月5日在台北舉辦一場「冷融合技術」全球首場發表會<br />
首場呦~
to 80樓:<br />
差別可大了,至少這家 "有錢科技" 沒有宣稱任何 "類"永動機的東西。<br />
<br />
to 81樓:<br />
他們公司網站不知啥時開始掛了,還以為老闆已經跑路了,原來還未<br />
倒啊…<br />
看完這篇新聞,真是「冷融合」、「冷融核」傻傻分不清…<br />
唉,可惜當天不是假日,不然真想去看熱鬧的說…
版主回覆:(02/22/2009 04:06:48 AM)
氫氧焰應該也算很常見的東西吧~XD
他們公司網站換網址了<br />
http://www.asia21power.com/<br />
<br />
也開始在1111徵人呦(有人要去應徵看看嗎?)<br />
http://www.1111.com.tw/talents/organInfo.asp?nNo=51302700<br />
<br />
另外3/5那場據說是晚上, 地點我不清楚
喔喔喔))))))))<br />
原來換網址了…<br />
<br />
但是網頁一樣陽春啊…<br />
還有它的英文版網頁仍舊是只有火星人才看的懂的自動翻譯機譯文啊 …<br />
http://www.asia21power.com/eintrodu.htm<br />
<br />
嗯…該先徵人弄好它的菜英文和網頁吧…<br />
<br />
是晚上啊, 那有機會要看看囉…
冷靜想一想。<br />
<br />
<br />
這麼重大的突破,好賺的話,就直接去做就好了啊,錢自己賺就好,其次給親朋好友來賺就好,幹嘛分給<br />
別人賺? <br />
<br />
<br />
魔術師甚至還可以憑空變出東西來,可以說是打破物質不滅定律了嗎?<br />
<br />
<br />
現在不景氣,大家都想賺錢,但賺錢要取之有道,文主甘冒檔人財路之虞,揭發可疑之處,探求真實,本<br />
文文主的探討精神令人敬佩。
不知道有沒有人測試過他排放出來的氣體成分,雖然我不是專家,但整個聽起來感覺只是灌<br />
(接)天然氣進去,又可以燃燒、又可以讓汽車運轉(瓦斯車)……
http://wenews.nownews.com/news/1/news_1979.htm<br />
http://www.nownews.com/2009/03/02/11490-2415081.htm<br />
http://wenews.nownews.com/news/1/news_1562.htm<br />
<br />
有解了 台灣連核融合都做出來了
這個絕對又是一個大騙局!亞洲能源科技 騙局!<br />
講的薩有騎士!
美國的永動機資料
在 google eMule 上面能找到一堆"免費"的資料
關鍵字: Free Energy 或 Creative Science & Research(就是下面這人花錢買的資料)
阿吉的網頁 自由能源 Free Energy
http://sites.google.com/site/ageechen/free-energy
要賣錢的 Free Energy Projects
最近,因為free energy 為人所矚目,在網路上有一些號稱free energy project的資料在銷售,而且是強力推銷。看到廣告辭,真的讓人很心動,心想只要自己做一個,就可以讓電力公司倒店了。不過,在衝動購買之前,最好三思,在網路上多找一些資料,研究之後再做決定。或者買了之後,不滿意,要趕快退錢,聽說會退錢的。
其中一個,就是我正在做的,fuelless engine ,可以參考我的結果,假如您認為可以做出比我好的成果,盡可跳下來,弄一個出來。它的資料並沒有騙人,只是稍微隱藏了一些實情。照著資料做,可以做出會運轉的東西,也能得到號稱是 free energy 的東西,就是 back emf。但是,並不會從此就可以和電力公司嗆聲,說不要再用他家的電了。
另外一個,叫作 Magniwork,這個廣告的內容更為吸引人,而且強力放送,也許在本頁的google廣告中就會出現。在網路上稍加搜尋,就可以看到相關的討論,並且可以知道資料中的製作的東西。
以上的資料,幸運點,在4share的網站,也許可以找到。
寫此篇文章,並沒有說那些賣錢的資料是騙人的,只是對他們的強力廣告有點感冒,甚至就出現在我的文章旁。其實,並沒有像它們所宣稱的那麼容易製作,要達到它們所說的成果,更是不可能任務。
當然啦,凡事不能只看壞的一面。事實上,它們的廣告內容寫得如此吸引人,連我都忍不住好奇點進去看看。依據google的廣告政策,假如各位也如我一般好奇,盡可多多點閱,對我也是頗有幫助的。感恩啦! 🙂
最後,祝各位好運啦!
美國某團體用來賣錢的永動機資料(英文)
http://iask.sina.com.cn/u/1539568281/ish?folderid=209100
http://www.magergy.com/documents/Energy Ebooks/Creative Science & Research Docu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