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閱讀某醫生的BLOG:http://blog.roodo.com/pedi_zone
最近疫苗新聞一大堆,舉凡中風、癱瘓、頭痛、烙賽、後空翻…林林總總,彷彿打的不是疫苗,而是T病毒似的。
我倒是很想知道有多少人打了疫苗之後出了車禍~~~
說到疫苗,就不得不提到疫苗之祖金納(Edward Jenner),他老兄在18世紀的時候把牛痘的膿接種在一個八歲小孩(James
Phipps,詹姆士.菲利浦)的身上,成功創造出史上第一種疫苗,直到今日多數人的手臂上還是留著接種牛痘的痕跡--即使該對抗的天花已經從世界上消失
了。
金納的做法其實很簡單,就是先刻意讓人得到牛痘(這是一種病),藉著人體對牛痘有抵抗力而「順便」對天花產生抵抗力,這種做法能見效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牛痘的病毒和天花病毒是近親,長得很像。
為什麼長得像就能有免疫效果?
這就要提到人體免疫的產生方式了,人類的身體有主動免疫,也有被動免疫,被動免疫是指注射免疫球蛋白,被蛇咬到的時候打血清就是這一種,而主動免疫指的是人體感染病源體之後的一連串過程,疫苗走的就是這一套。
主動免疫的過程:
1.首先,病源體進入人體,這是感染的第一步驟。
2.進入體內的病源體會有部分(甚至全部)被巨噬細胞和樹突細胞吞噬,之後被幹掉的病源體碎片會被放在MHC(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上推到細胞表面。(這段免疫過程又稱為先天免疫)
3.輔助T細胞上面的受器會辨識MHC上的物質,當其中一個輔助T細胞的受器模式符合該外來物碎片的形狀時,這個輔助T細胞會大量繁殖(活化)。
4.被活化的輔助T細胞會去活化B細胞,讓B細胞變成漿細胞,並且製造出抗體(第一次是IgM,一個月後會變成保存期限比較長的IgG)。
5.這些抗體能和病源體的該部分(也就是被辨識出來的部分)結合,另一端能和巨噬細胞結合,換句話說就是抗體能把病源體「拖進」巨噬細胞肚子裡去。
6.在輔助T細胞和B細胞的活化過程當中,某部分輔助T細胞和B細胞會變成記憶形的輔助T細胞和B細胞,等下一次又有同樣病源體侵入的時候,就可以快速反應產生抗體。
這樣的過程需要兩個禮拜的時間,因此疫苗不是打了馬上有抵抗力(又不是血清),而是要等兩個禮拜才有效果。
除了上述這個「體液免疫」之外,還有以殺手T細胞為主的「細胞免疫」,不過~~這也跳過。
所以說,就算不打疫苗也是可以的,得個病就會有抗體,至於會不會掛掉……請拜保生大帝,祂「或許」會大發慈悲保佑你。
疫
苗的作成就是藉由注入病源體來引發免疫反應,不過直接注入正常的病源體風險太大(等於強制染病),因此疫苗注入人體的是先被「處理」得半死不活甚至大卸八
塊之後的病源體。就像山姆大叔要抓海珊,不需要把海珊抓到美國大兵面前,只要把海珊的照片發下去,讓他們認識海珊即可。
當然,像口服沙賓疫苗那種活的也就算了,像H1N1疫苗這種已經被大卸八塊的屍體如果還能作怪的話,那也真是生化史上的里程碑發現了。
(所以新流感疫苗的抗原量根本不是問題…)
疫苗的構成除了病源體(減毒個體或碎片)之外,就是作為載體的生理食鹽水、加強效果的佐劑,以及延長保存期限和防止腐敗的防腐劑(例如乙基汞),有些還會剩一些製程中「養殖」病源體用的蛋白質等等,最後一種也是某些對蛋過敏的人會對某些疫苗過敏的原因。
扣除對蛋過敏的情況,以及保存有問題讓疫苗壞了,疫苗最常出現問題的地方,就是病源體碎片(或減毒個體),這東西的專業名詞叫做「抗原」,但如果有人對抗原過敏,那不管是注射疫苗還是得到那個疾病,都會過敏,這時候還是只能拜保生大帝要祂保佑自己別得那種病。
有很多人在鬼叫仿單內容怎樣怎樣,但人家敢寫在仿單上的東西,就是擺明這成分送到什麼地方都婊不了他,公司開這麼大,可不是靠光明正大耍蠢就做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