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comments on “教改的問題在教改團體

  1. 說到教改,先想想看吧
    1.其實以前國中的時候也有分一些像是水電班跟美術班,主要是為了與高職銜接或是直接出來工作。但是如果12年國教出來的時候,會不會又會出現"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種很詭異的現象(雖然現在就是了),等於說間接性的將所有學生綁在高中那一部份,而且大部分高中也快輪為混文憑的場所,高職的部份更不用說了。
    2.人生而本來就是該學點一技之長的啊,當沒有一技之長或是一技之長剛好是"讀書"的時候才選讀書。但是如果12年國教一出來的時候,會不會所有應該該出現的人才通通跑去"讀書"?況且就算他們"讀書"了,他們真的會認真"讀書"嗎?會不會因此浪費了教學資源?
    3.高中應該算是前承國中,後繼大學的一個場所,也就是說高中應該要培養一些"可以唸大學"的人,況且當時因為是選擇教育,所以還會有被留級或被退學的壓力。如果變成義務教育後,有沒有可能會把國小國中時產生的只有義務教育才會產生的影響帶到高中來?然後那些高中生有沒有可能再把那些影響帶到大學來?況且大學以上需要的人才其實不是很多,會不會因為變成義務教育後把窄門變寬了?(雖然現在的高中已經很類似義務教育了)
    然後大學生一多了會不會再影響到大學院的人數?這樣會不會造成惡性循環?
    如果想要把義務教育改成12年的話,最好先想想看這些問題吧…
    然後我個人覺得現在台灣的狀況實際上已經是16年國教了XD

  2. 非常認同最後一段…
    想推動教改,除了教育家長之外(唉,沒辦法)
    基本上老師很重要,
    但是沒給他們適當的權限,
    且有些老師也濫用自己的脾氣,
    這樣管教學生沒問題才怪….
    (我知道有些老師怕事,有些老師則是管不了太多,
    這些老師人數比熱心教學和帶好學生的老師可能多一些,
    這或許也是問題之一)

  3. 雖然本身也支持保留教師適度懲罰權
    不過我倒覺得霸凌跟體罰或是不體罰完全無關
    以前能打能罵的時候有霸凌,現在不能打不能罵也還是霸凌
    差別只是在現在新聞會報,以前不會
    版主回覆:(01/18/2011 04:02:59 AM)
    體罰和霸凌當然沒有關係
    體罰存在的意義只是讓學生當「巴夫洛夫的狗」,讓學生的肉體在老衲…老師的棒子下記住做某種事情就會被扁的連結,從而減低這種行為的發生頻率。

  4. "過去八年教育部長"
    維基的
    起算點?? 如算現在就沒有曾部長 2002-2010
    20 教育部部長 曾志朗 2000年5月20日
    21 教育部部長 黃榮村 2002年2月1日
    22 教育部部長 杜正勝 2004年5月20日
    23 教育部部長 鄭瑞城 2008年5月20日
    24 教育部部長 吳清基 2009年9月10日
    老師認為最好的部長聽說是林清江
    要針對部長各寫一篇嗎?
    教改團體不理他們就好了 同樣是團體 憑什麼他們說了算????
    版主回覆:(01/02/2011 01:10:02 AM)
    我認識的幾個校長「私下」覺得杜正勝是最好的部長
    因為他什麼都不知道所以校長應付評鑑很輕鬆~XD

  5. 偉大的「國師」們,6年來你們提出過哪一項解決台灣亂象的處方?教育改革?愈改愈叫!按照法律,除非革命,否則不能動搖四書五經、中華文化。所以我選擇的「教育部長」根本就是asapuluh、虛應一下,否則我所受過的教育不就是假的嗎?
    ──摘自楊碧川小說《我無罪》第四大段

  6. 寫得不錯,容我插嘴幾句:
    教改團體在自己的實驗學校裡面擁有充裕的經費,跟可以選擇學生的來源,也可以拒收學生
    →這點是老師都會羨慕的,有程門立雪的感覺,可以自己挑學生
    再來,教改團體認為老師沒有受過專業的輔導訓練,可見教改團體根本就沒有面對過真正的社會是怎樣的.他們從來不需要去面對頑劣的家長,惡劣的學生,施壓的民代,跟懦弱的校長
    →教改團體都活在自己的理想泡泡中,不想也不敢投身於真實的教育現場,假實驗之名爭取更多的經費
    要有大量的社工與司法人員才有辦法去處理八德國中的問題,但是,我國有多少的經費可以用呢?無上限嗎?
    →社工是個賠錢貨,只是政府用來裝飾門面用的,
    社工員依附機構,機構依付政府補助,這種生態下的社工員能有多少專業自主性?
    這些教改團體跟當朝關係良好,要錢有錢,他們根本不用像教育部去思考錢怎麼
    分配
    →教改團體忘了教育問題也是政治與經濟的資源分配
    這幾年教改團體的記者會大部分都說老師有問題,學生的錯隻字不提,
    →他們與教育部聯手褫奪了教師管教權,卻仍要教師為學生的品性負責任。
    九年都爛成這樣還想搞十二年?
    →不想讀書的學生,逼十二年下場只會更糟!
    家長的問題可以靠立法解決,例如禁止家長干涉校務輕者罰款重者判刑,…,若是教育部給老師生殺大權,對老師不敬得家長讓他的小孩記點,超過點數則禁考國立高中或禁止甄試等升學導向的生殺大權,……保證家長不敢對校務干涉過多或毆打老師或對校方施壓,………….這些都是教育部可以做的事情,
    →講爽的而已吧!
    那些支持12年國教的背景看看,是不是幾乎都是住在台北市,你就知道為甚麼他們要反對向下延升到幼稚園,而支持高中社區的十二年國教
    →臺灣一直都是以精英教育為主,教育資源掌握於精英手中,精英教育只會徒增社會不公,台大的學生來自窮人家的小孩少之又少?把台大的錢分出來給窮鄉的小校,社會才有可能邁向機會均等。
    反正有錯找老師扛,流浪教師多得很不怕沒人教
    →老師只是領錢上班的小孬孬。
    必須要放棄歐洲那套愛的教育或者是零處罰(沒有零體法 只有零處罰)這種移淮為枳的智障政策,這層級必須拉高到行政院,因為教改誤國十年多不能在誤國了!!要找基層教師的經驗與困難整合出自己的教改政策才是正途
    →教育的確不是像歐美有樣學樣就能解決的問題,但層級拉到行政院就能解決嗎?那邊的選票考量與預算爭奪問題更嚴重,多播一點預算給國中小吧!讓基層學校無後顧之憂地辦教育,之後再用媒體嚴格地監督他們的成效,這樣對基層教育者比較公平吧!

  7. 人本基金會反駁,學生被體罰才會霸凌,以暴制暴根本不通。
    不過大人的世界那個不是以暴制暴?
    國家間的戰爭不就是嗎?
    沒有武力做後盾,別說國家安全,治安、公權力都會有問題

  8. 請問誌主這次象腿幫事件
    到底是被河蟹還是鄉民正義再次出錯
    (一時找不到適合回應的帖還請見諒)
    版主回覆:(01/02/2011 01:11:19 AM)
    學校有河蟹的傾向(這是種積習)
    至於真實情況如何~~沒經過司法程序之前都是「未知」
    不過鄉民倒是沒在考慮事情真偽的
    例如之前某些霸凌案件後來發現只是兩派人馬鬥毆,其中一個落單的被扁…

  9. 教改只是證明台灣人的形式主義崇拜
    諾貝爾=神
    博士學位=神
    送大家博士學位=人口素質破表
    立這個法修那個法=社會治安或政府效能馬上破表

  10. 自己也是親自站上第一線的教育現場後才知道教改團體和人權團體是一群多會打嘴砲的人……
    再來就是該死的家長團體……

  11. 施正鋒自爆學界內幕 痛批齷齪比黑社會還糟
    2021-03-12 中時新聞網 徐秀娥

    教育改革、校園民主的最大諷刺!東華大學教授施正鋒表示,近日被學校情商釋出必俢的專業課程,與其他同仁輪流開課,讓他覺得很丟臉。他坦言,在外伸張正義、打抱不平,卻在學校被不講專業資歷、搞分贓糟蹋。他痛批,學界非常齷齪,比黑社會還糟糕。
    施正鋒在大學任教多年,今在個人臉書突然開砲,提到學界長久以來的亂象。他提到,二十多年前卸下系主任職務後,一天系上派一位年輕同仁知會他,說夜間部同學沒有機會上他的政治學,所以課程委員會決議調他去上課。在大學院校,夜間部通常留給兼任的老師,老師若無犯錯也未被學生抱怨,這樣的作法就是惡搞。
    施正鋒後來應邀出任東華大學當院長,在聘足夠的原住民老師、同仁升等、系所整併、課程調整,完成使命後卸下行政職務,面對學分不夠的困擾,只好到通識課開國際關係,倒也如魚得水,但問題接著來了。
    上學期忽有年輕同事說要商量,看是否大家輪流開必修課。施正鋒回應道,開課要看專長、論研究,課拿掉則是教不好、學生反彈。對方又說,這是系上決議的原則,不然他也可以去教發展研究。說到這裡,施正鋒怒了,「開什麼玩笑,那是研究所的課,而且又不是我的專長,忽然被要求去重新備課,那不僅是羞辱跟處罰,也是相當對不起學生。」
    施正鋒說,他覺得自己很丟臉:一輩子在外面打拚,伸張正義、打抱不平,回到家卻被當作糟老頭在糟蹋。這就是所謂教育改革、及校園民主的最大諷刺,只算人頭、打群架,不講專業跟資歷搞分贓,更不用談學生受教的權利。他坦言,原本應該是只為公、不為私,然而,在這個節骨眼,如果連他自己都不發聲,就沒有人會為他講話。

    ———-

    東華教授施正鋒 自爆學界齷齪
    2021-03-13 更生日報 田德財

    東華大學教授施正鋒,昨天在他的臉書貼文說,學界是相當齷齪的,比黑社會還糟糕。二十多年前,我下了系主任職務,與世無爭。有一天,系上派了一名年輕同仁知會我,說夜間部同學沒有機會上我的政治學,所以課程委員會決議調我去跟他們上課,講得比唱歌還好聽。公行系有三班,夜間部通常留給兼任的老師。沒有犯錯、沒有被學生抱怨,那就是惡搞,免得白天來惹人怨。東華大學對此並未回應。
    貼文說,應邀到東華當院長,迫切的任務是聘足夠的原住民老師、同仁升等、系所整併、課程調整,幸不辱命。卸下行政職務,面對學分不夠的困擾,因此,只好到通識課開國際關係,倒也如魚得水。目前的研究生兩門必修課:方法論、民族研究,是後來系主任情商陸續開的,並非搶來的。論專業訓練、看研究論文、講實務經驗,合情合理。
    貼文說,上學期,忽然有年輕的同事說要商量,看是否大家輪流開必修課。我說,開課要看專長、論研究,課拿掉則是教不好、學生反彈。對方又說,這是系上決議的原則,不然你也可以去教發展研究。開什麼玩笑,那是研究所的課,而且又不是我的專長,忽然被要求去重新備課,那不僅是羞辱跟處罰,也是相當對不起學生。
    先前,上一任系主任拜託我去開一門大四的新課公共管理,也是因為必修、卻沒有老師開,否則學生畢不了業。學生至上,既然可以幫忙,就答應了。雖然在淡江開過公共政策,畢竟重新開一門課,還是必須重頭來準備筆記,在暑假至少網購十本原文教科書比較。不過,認識了公行系來的一些學生,上課還是蠻愉快的。
    貼文說,說起來相當丟臉:一輩子在外面打拼,伸張正義、打抱不平,回到家中卻被當作糟老頭在糟蹋。這就是所謂教育改革、及校園民主的最大諷刺,只算人頭、打群架,不講專業跟資歷,分贓掉了,更不用談學生受教的權利。原本應該是只為公、不為私,然而,在這個節骨眼,如果連我自己都不出聲,就沒有人會幫我講話。

回覆給BK 取消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