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巴哈姆特在八卦版修理反核,底下突然看到一個人說「你選前怎麼不說」……
嗯……選前有不說嗎?
選前只不過有些人把自己眼睛戳瞎而已。(大腦早就因為馬英九執政不力所以拿去賣了)
這回要笑的是能源局「燃氣要佔50%,燃煤30%、再生能源20%」的能源配比。
要知道,很多東西都是說起來很好聽、做起來直接撞牆撞到死,比如說新創、亞洲.矽谷、南向政策,這個能源比例當然也是其中之一。
原則上民進黨吹的東西就沒一個不是這樣的,衝撞阿共這面牆的也就算了,衝撞科學定律這面牆就真的蠢過隻豬了。
這比例的愚蠢之處,在於這個配比有非常大的毛病,要是依照這個配比來設定電力供應,不吃屎才是有問題。
首先第一個要問的是,這個配比到底是「裝置容量」還是「發電量」?
實際上,這指的一定是裝置容量的配比而不是發電量的配比,因為也只有裝置容量才可以被「事先」審查,發電量的話就只能在一個年度結束之後才有辦法統計。
對於電力公司來說,你總不能快到年底了才發現再生能源的發電量不夠,然後努力「製造」再生能源。
因為大部分的再生能源是沒有辦法人為控制產量的,所以除非能源局想要搞出在年底用電燈照太陽能板、用電扇吹風力發電機的蠢事,否則這個配比就只有裝置容量是有意義的。
但我們要知道的是,再生能源在台灣可以使用的不過就是太陽能和風力,什麼地熱潮汐之類的都沒有什麼經濟發展效益可言,但是台灣的太陽能發電,其容量因數(全年實際發電量/發電功率乘以全年時數)大約不到20%(2015年全國平均14﹒08%),而風力發電稍微高一點,大概在三成左右(104年是27﹒82%),我們取個折衷的整數25%來計算的話,20%的裝置容量實際上只能發四分之一,也就是5%的電力而已,那麼剩下的95%呢?
當然就是由燃煤跟燃氣來負責!
換句話說,民進黨的非核家園,就是由95%的火力發電以及5%的再生能源所構成的,「非核即火」在這個情況下得到完美的詮釋。
當然,不管是燃煤還是燃氣都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什麼節能減碳自然也是狗屁了。
而且燃氣發電雖說比較乾淨,但這是和燃煤比,實際上該噴的污染物質還是會噴,蔡英文政府為了掩飾推廣再生能源造成的電力供應問題,正要偷偷地把燃氣電廠的限額拿掉,火力全開!污染和排碳也全開!
(現在的燃氣電廠因為有排放額度的問題,所以有些會刻意不開,留在夏月等尖峰時段開,不然平時亂用,可不是胡說八道一句「配額用光了」就能混過去的,這是在發電,不是在當大法官。)
如果我們以發電量來看呢?
那麼這25%的容量因數也就代表其裝置容量必須擴張四倍,要發20%的電,得準備四倍也就是原先總量的80%裝置容量!
在不限制燃氣配額的前提下,燃氣和燃煤容量因數都可以高達九成(燃氣去年是70%,燃煤89﹒23%),因此想發剩下80%的電力,需有89%裝置容量。
兩者合計為169%,等比縮小到100%之後其中52﹒6%為火力(燃氣32﹒9%,燃煤19﹒7%),47﹒4%為再生能源,根本將近一半都是再生能源!!!
要知道,就算不論再生能源的價格,光就再生能源的不確定性就夠台灣人吃屎的了,一個電力供應量會瞬間上下波動將近50%的電力網路???
是在執政還是在玩開了FPE的模擬城市啊??
再說到價格,根據台電數據,一度電104年平均燃煤成本為1﹒14元、燃氣成本3﹒11元(汽力燃氣)、核能0﹒72元(含核後端處理0﹒17元,核四預估成本2元),以上三者加起來將近台電九成發電量(不考慮被政治力壓迫造成的核電停機),比例大概是37:32:18(103年數據採無條件捨去),所以就此比例來粗算台電電價成本是1﹒78元(104年台電實際自發電成本為1﹒96元)。
而以上述的配比呢?
根據台電數據,自發太陽光電9﹒44元,收購6﹒66元,自發風力2﹒50元,收購風力2﹒26元,我們假設風力太陽能各佔再生能源發電量一半,都取較低成本數字,可得:
以配比為裝置容量計:1﹒14*36﹒625%+3﹒11*59﹒375%+6﹒66*2﹒5%+2﹒50*2.5%=2﹒493元
以發電量計:1﹒14*30%+3﹒11*50%+6.66*10%+2﹒50*10%=2﹒813元
不管哪個的價格都高於台電(無論是我用的粗算值還是台電自己的公告值),然後說只會反應成本不會漲價,是把別人當成智障嗎?!!
能源支票跳票?張景森果然是英才!
2016年10月25日 風傳媒 呂紹煒專欄
全台入秋後仍面臨缺電風險,政務委員張景森在臉書上談此事,並抱怨媒體把他「醜化成一個怪異的蠢材」─其實,某個角度來看,雖然「怪異蠢材」眾多,但張景森已經算是蔡政府官員中較務實清醒者,簡直是堪稱「英才」了。
張景森:媒體醜化小弟成怪異蠢材
上周台電大林電廠機組跳機,加上秋老虎來襲,讓台灣在入秋後還出現電力備轉容量率掉到2%上下的限電危機關口。張景森在臉書談到此事,除了呼籲大家「中午12點到兩點,能不用電,就盡量不用電,能節電,就盡量節電」以外,也抱怨他之前接受媒體訪問時已很詳細談到這個問題,也提出解決策略;但『媒體抓到「要百貨公司午休」、「穿T恤去立法院」這些爛梗,集中火力把小弟醜化成一個怪異的蠢材』。
張景森其實真的不算是「怪異的蠢材」,至少他看到一些問題,例如台灣供電問題,他說「原因很簡單嘛:第一、新電廠遲到:主要是林口、大林、通霄工程延誤。第二、舊電廠早退:主要是核一和核二被迫政治性提早停機,供電缺口9%。明年還有許多機組要除役,問題的嚴重性更大。」而某些環保人士為此再嚴詞指台電藏電、台灣從不缺電,張景森也直接亮出數據,指這些人一再用錯誤的數據,把不加入併聯的民間電廠全部加在其中。
還有之前對陸客來台觀光客減少的警告,希望網友分清楚人民與政權的差別,還說出「陸客是我們最需要交的朋友」的話,還因此在網路上被嘲笑痛罵一頓。至少他看出也了解來台陸客驟減對經濟及觀光產業員工的衝擊與影響。
缺電是台灣的「共業」還是民進黨的「業障」?
不過,有些話張景森也錯了;他說缺電是「共業」這話,顯然就不真實,真實情況是這是民進黨執政造成的「業障」,因為「業障重」所以「看不到」缺電、限電的風險與危機,最後把自己的業障變成台灣的「共業」,企業界都已直說「擔心2018年會面臨嚴重危機」。
民進黨的反核神主牌,先是讓發電量可以占全台7%的核四被封存,封存是代表未來萬一有需要仍有啟用之可能,但民進黨執政後甚至想要提前拆除核四,所以納稅人花了近3000億蓋完的核四,一度電都未發就要再花另一筆錢拆除,跟核四說掰掰;再來是現在運轉中的核電廠,只要歲修或出跳機後就難再啟用,核一1號機與核二2號機等於已經提前除役,再來就是其它機組,這就是他承認的「核一和核二被迫政治性提早停機」,供電缺口9%。
綠能不見蹤影,核電政治性提早除役已發生
民進黨的能源政策要全面廢核,因此未來就少掉16-18%的核電,缺口要以再生能源替代。但問題是再生能源建構過程既有風險亦不可能太快,以過去推動重大建設的歷史看,只會延誤不會提前,而核電廠的「政治性提早停機」卻是已在發生中的事,缺口必然存在。
但即使花了2兆元建構的再生能源體系,不論是風電或太陽能,都不會是穩定且可24小時供電的系統,因此不可能作為基載電力,所以台電同時也必須繼續再蓋火力發電廠。
增加火力發電又要減碳的怪異蠢材
擴建火力電廠必然增加碳排放,不管是燒煤或天然氣、也不論環保設施作多好都是如此。與此同時,環保署長李應元非常感人的在美國「國會山莊報」發表「台灣尋求參與對抗全球暖化」專文,呼籲國際聆聽台灣爭取實質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聲音,並指出台灣不會在防制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議題上缺席,將根據巴黎協定規定,定期檢討溫室氣體減量目標。
那些以為這兩個完全衝突的目標(增建火力電廠、排碳減量)可同時達成者,應該才是「怪異的蠢材」吧?而認為綠電增加、火電全燒天然氣,電價卻能不提高者,也更該是「怪異的蠢材」吧?但顯然現在蔡政府的政策與想法就是如此。
縮短歲修的風險高
至於經濟部為此考慮要延後電廠歲修時間,也很值得斟酌。台電過去在每年6到9月的用電尖峰期不會排歲修,結果今年5月底炎暑提前報到,台灣差一點要限電,民間監督台電聯盟罵台電故意在此時排歲修,說以後5月多就不該排歲修了。現在,又碰上秋老虎也是差一點限電,經濟部要求台電延後開始歲修時間。
也就是說過去每年有8個月可排歲修,歲修機組可分散在8個月安排,因此每段時間歲修的機組比較少;如果把5、10月也列入不能排歲修的月份,每年剩下6個月可排,每段時間同時歲修的機組增加;台電的人力調度問題還在其次,重要的是同段時間歲修機組增加、減少的可供電力更多,等於風險更集中;而如果硬壓縮歲修時間,未來故障跳機風險將提高。經濟部真的要如此作嗎?不怕被罵是「怪異蠢材」哦?
台灣已實質缺電
蔡政府上台以來歷經多次「限電大作戰」,雖然「關關難過但關關過」,至今尚未正式限電,但危機高峰期協調用電大戶不用電、要大家中午別開冷氣等,其實台灣已「實質缺電」;電業法修正承諾用電330度以內不漲價,也預埋電價上漲伏筆──如果再生能源比例真大幅提高、火力電廠都改燒天然氣,電價怎麼可能不漲?
因此,總統與官員原先承諾的不缺電、不漲電價,眼看都是要跳票了。其實,電價上漲也罷,至少有電可用,但缺電則後果更嚴重,不僅影響民生,也影響經濟與企業投資、就業機會。政府大力改變能源結構會是一條不歸路,千萬別在耗資數兆後卻把台灣推入供電不穩的缺電深淵。
至於張景森個人為媒體把他醜化為「怪異的蠢材」而忿忿不平,其實可息怒。因為放眼政府與全台,張景森已算是較清醒理性者,外界即使不認同他算是蔡政府中的「英才」,但他也絕對不會是排名第一的怪異蠢材啦!
事實上,民進黨確實是把絕大多數的人當智障啊….
就整個選舉結果到現在來看,真的沒辦法幫大部分人說話,
因為真的不少人是選完才在後悔的,這不是笨是什麼?